让慈善之花永远绽放
杨艳梅
我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殡葬行业,2017年8月离开了工作27年的殡葬行业,感慨万千,刚从重庆民政学校毕业分配到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工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是1990年7月炎热的一天,学校通知我说,我被重庆市民政局选上,叫我去报到,我满怀欣喜地到了人事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却告诉我所有被选上的优秀学生都要分配到局属事业单位,我被分配到石桥铺殡仪馆做会计。我在家郁闷了半个月,却又苦于没有关系无法调换工作,只有硬着头皮到石桥铺殡仪馆做了一名普通的会计,开始了我的殡葬从业生涯。
27年来我看到殡葬工作的艰难和殡葬人的辛酸和不易,殡葬职工不怕脏不怕臭不怕歧视,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精神也深深感动着我。我热爱生命事业,提出了“要以信息化手段,标准化的意识、社工的情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开展殡葬服务,让逝者走得更有尊严;我更同情殡葬职工,他们一般不与人握手,春节不去串门,从不说“再见、欢迎再来”,从不穿鲜艳的衣服,不能开怀的大笑,他们所从事的是禁忌最多的行业。我尽我所能让殡葬职工在死亡的阴影下能够阳光的生活,让殡葬这个职业更多地获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也要感谢殡葬行业,是殡葬行业成就了我,使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是殡葬行业让我懂得了敬畏生命,举头三尺有神灵,除了生死无大事;是殡葬教会了我用一颗善良干净的心去包容世界。希望办一起丧事,感动一片群众,改变他们对殡葬工作的认识,进而影响对死亡对生命的态度,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信仰,是我的使命。
2017年8月我调到重庆市慈善捐赠服务中心工作,除了对殡葬的不舍,也有对慈善的憧憬。特蕾莎修女一直是我最敬重的人,她的一生都在做慈善,她创建的垂死之家,后来发展成为临终关怀。我在清华大学学习时参观过星星雨自闭症儿童学校,与学校的创始人田惠萍成了莫逆之交;参观了南都基金会,与“希望工程”的发起人徐永光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在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做过一天的义工,深知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我读过《台湾最美的人》,对证严法师和她创建的慈济会肃然起敬。我认为殡葬和慈善有很多相似之处,殡葬是让逝者走得更有尊严,慈善是让人活得更有尊严,公益殡葬、惠民殡葬其实就是在做慈善。通过我的牵线搭桥,目前有重庆福寿园集团、歌乐山陵园等4家殡葬企业举牌捐赠共2100万元,重庆青龙山陵园建立了300万元慈善关爱基金,专门用于困难群众骨灰的免费安葬。我也利用慈善的资源,联系了爱心医院,为殡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免费做白内障手术。我相信慈善和殡葬合作的空间还很大,殡葬支持慈善工作,慈善也是殡葬的坚强后盾,通过慈善与殡葬的合作,重庆可以在全国率先解决“死不起、葬不起”的难题。
从事慈善工作以后,我的殡葬情怀从未改变,但更多了全人类的情怀,全世界的眼光,全开放的心态。以前我的使命是推动生命事业向前发展,现在我欣喜地发现,我还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推动全社会的文明进步,让世界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我感恩殡葬、感恩慈善,希望慈善之花在殡葬行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现为重庆市慈善捐赠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重庆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筹募二部部长)